返回

第50章 祭祀之礼:为什么说祭祀之礼被视为春秋第一礼? (1/2)

围绕着为儿子取个名,我们讲了这么多,其中还谈到了祭祀。我们干脆再讲讲祭祀的一点事吧。

可以说,祭祀礼仪,可谓是春秋最重要的礼仪了。

天子也好,国君也好,最重要的主体责任可以总结为两个,敬奉神明和维持法度。

维持法度,就是包括维持国内统治而配套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如生产、法制、教育、封赏等等。

当然,还包括维持国际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如战争、聘问、结盟、联姻等等。

这些,我们以后会继续讲到。

所谓敬奉神明,即要敬奉天地山川和祖宗,所以春秋时期的祭祀活动是相当频繁的。

其中,天子可以祭天,也可以祭礼大山名川,当然也要祭祀祖先。

诸侯不可以祭天,也不可以祭祀象泰山黄河这样的大山名川,但诸侯可以祭祀国都附近的不怎么有名的大山大河以及祖先。

士大夫则只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

当然,凡事只要天子或者上一级领导批准,那是可以祭祀的。

前面我们讲鲁国要祭天,结果请示周天子,周天子不批准,鲁国便不能祭祀。

但是鲁国看到秦国都祭了天,自己在得不到天子批准的情况下居然也搞了一起祭天活动。

所以,这种祭祀是严重违法违纪的。

关于祭祀祖先,天子可以祭祀自上的七代祖先,即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这七代。

祖宗十八代向上溯的应该还有两代,即远祖和鼻祖是不再祭祀了。

对了,祖宗十八代,是上溯九代加下延九代,称十八代。

其中下延九代的称呼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

天子祭祖,并非是现在我们通行的那样,将自上的七代祖先灵位全部摆在一起,搞一场祭祀即可。

祭祖在春秋时期是相当隆重的,每一代祖先的灵位是分别置于不同的祭庙的。

也即天子要祭祀先祖,要修建七座祭庙,也叫太庙。

祭祀时,要一座座祭庙里依次祭祀,供奉的牺牲和谷物等祭品,也要一一摆放,不能这代祖先享用后再摆到另一代祖先祭庙去。

诸侯则需要建五座祭庙,大夫级别的是三座,士则是一座。

于是,又有问题来了。如鲁国国君祭祀先祖,除了祭祀五代祖先外,不是还要祭祀周公姬旦吗?

是的,那是因为周公姬旦是鲁国的开国之君,所以历代鲁侯都要祭祀。

周公的太庙,一直存在的。而其他历代鲁侯的祭庙,则是只保留到溯上的五代。

其余的,随着一代代演进下去,当然没有了。

反正很复杂,很烦琐。于是,到了后世,大家干脆都将祖先牌位都放到了一座祭庙或者祠堂里,在祭庙或祠堂分层次摆放祖先牌位,一并祭祀。

但在春秋,那是很严肃的礼仪问题。祖先的牌位不能放在一起,而要分别建庙摆放,分别享受后人祭祀,尤其是在鲁国。

所以,像鲁庄公一出世,他的父亲鲁桓公就要为他办理一场大规模的祭礼活动。

这个祭礼主要是祭祀祖先,单是祭品,得从周公祭庙一直摆到鲁桓公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这五代,告诉祖先,不肖子孙姬允有了儿子。

这个祭品,对鲁桓公这样的诸侯来讲,所用的牺牲要用少牢。

所谓少牢,即全羊和全猪一头,称“少牢”。

为何叫牢呢?

因为祭祀的牺牲规定了是用牛、羊、猪,给祖先用的牺牲那可是要精挑细选的,选出来后还要进行特别喂养,喂养的房舍就叫牢,于是大家就将这类牺牲都称之为牢。

天子祭祀时用的牺牲叫大牢,即整牛、整羊、整猪各一头。诸侯祭祀时用的牺牲叫少牢,没有牛。

而大夫祭祀时所用的牺牲就直接叫牢,仅用猪一头即可。

大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估计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祭祀实在太浪费了,将国库的财力都祭祀完了有关吧。

好了,我们花了大把的时间来讲鲁庄公这个名字的由来。

现在的鲁国,在鲁桓公突然薨后,就交到了鲁庄公的手里了。

鲁庄公可谓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继位为国君的,出使齐国的父亲猝死的消息传来时,年仅12岁的世子同当时还正在读书。

他当时就懵了,公父怎么就这样薨了?母后呢?

是啊,母后文姜呢?

鲁桓公猝死的消息传到文姜耳里时,文姜顿时感到一阵昏暗:

这世道怎么了?夫君怎么就这样薨了?

文姜伤心欲绝,她更是后悔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