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六章 宫廷风云 (1/2)

在紫禁城的深处,崇祯皇帝的目光凝视着李若琏,这位直言不讳的忠臣,令他心生敬意。李若琏,毫无畏惧地坦陈己见,让皇帝感到一丝惊讶。

陛下,臣所言皆出自肺腑,若有半点不实,愿受任何惩罚。李若琏跪地,声音坚定如铁。

崇祯皇帝轻叹一声,手轻抚其肩,语气中带着赞赏:在这大明江山,像你这样敢于直言、忠诚正直的臣子,实为罕见。

李若琏低头,谦卑地回应:臣惶恐,唯恐辜负陛下的期望。

崇祯皇帝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语气庄重:朕决定,不久后将锦衣卫交由你掌管,你可有信心担此重任?

李若琏听到此言,心中一震,仿佛重担卸下,他激动地跪拜:臣领旨,定将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

崇祯皇帝微微颔首,继续说道:朕知你麾下有忠诚的死士百余,这已足够。朕今日赋予你三重任务,你可愿接受?

臣愿领命!李若琏毫不犹豫地回答。

崇祯皇帝缓缓道出任务:一,彻底调查那些为户部运送粮草、为工部运输兵器的商号,查明朝中哪些大臣与之勾结,尤其是晋商和江浙商人。二,伪造密信,模仿他们的笔迹,指控他们私通叛贼。三,今夜子时,清洗前内阁首辅陈演和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的府邸,不留一人,财物由你处置。

李若琏虽心惊,但面对皇帝的信任与重托,他坚定地接受了命令。

李若琏离去后,王之心和吴孟明匆匆而至。他们见皇帝安然无恙,心中稍感安慰,但随即又对自己的命运感到忧虑。

当王之心和吴孟明踏入金碧辉煌的大殿,他们立即跪倒在冰冷的石板上。王之心抬起头,眼中满是忧虑:陛下,您的安康是国家的根本,臣等未能确保您的安全,罪该万死。

吴孟明的脸色沉重,眼中透露出自责:陛下,臣深感失职,恳求陛下赐予赎罪的机会,臣必将竭尽所能,追捕凶手,严惩不贷!

锦衣卫和东厂作为皇帝的外围警戒力量,无论是否在场,都难逃其责。面对这场意外,他们深知皇帝的愤怒。

崇祯皇帝的嘴角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容:既然你们知罪,朕便赐你们自尽,以示惩戒。

王之心和吴孟明听到这话,惊愕不已。他们一直是皇帝的宠臣,深受信任,今日之事虽严重,却没想到会面临如此结局。尤其在这急需用人之际,他们更是难以置信。

然而,皇帝的命令不可违抗,他们不敢有丝毫质疑。王之心首先磕头求饶:陛下,臣虽有过失,但忠心不改,愿戴罪立功,查明真相,以报陛下之恩!

吴孟明见状,泪流满面,磕头如捣蒜般连连求饶:陛下,臣知罪,求陛下饶恕!臣愿以余生为陛下效命,以赎今日之罪!

崇祯皇帝被吴孟明的哭声搅得心烦意乱,心中暗自思忖:“此人竟能坐上锦衣卫指挥使之位,实在是可悲可叹!”

他原本打算过些日子再让李若琏接管锦衣卫,但此刻,他下定决心要立即行动。于是,他果断地吩咐王承恩:王承恩,即刻拟旨!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失职失察,即刻革职,押往诏狱候审。东厂提督王之心虽有过失,但念其忠心,且曾在朝堂之上捐助饷银,暂且宽恕。命其三日内破案,戴罪立功!锦衣卫都指挥使之位,由李若琏接任。

此外,勇卫营护驾有功,参将庞文翰官升一级,赏银五百两;其余人等,各赏五两白银。

吴孟明心知已无法挽回,只能低头领旨:罪臣吴孟明谢陛下隆恩!话未说完,王承恩已命锦衣卫上前将他押走。

王之心跪地领旨后,并未立即起身,而是继续汇报:陛下,行刺一案已有重大进展。臣在定国公府偏院发现一具男尸,年纪约二十岁左右,身着定国公府家丁服饰。该男子眉心被箭射中身亡,身旁有弓箭等物。

关于幕后真凶的疑问,已不再是简单的猜测,而是关乎国家安危的严峻问题。崇祯恳切地询问:“你心中是否已有那幕后黑手的线索?”

身为皇帝,面对如此危机,崇祯怎能置身事外?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响起:必须彻查,不留死角!直至真相大白,否则今夜无人可安眠!身为大明的皇帝,竟在京师中遭遇刺客,若非天佑,早已身陷险境。这幕后之人,竟敢公然行刺天子,其行径令人发指!

王承恩,立即拟旨!天子遇刺,为保太子安全,即刻南迁。今夜京师进入戒严状态!三大营除守城人外,其余人等务必在皇城外严阵以待;巡捕营、锦衣卫、东厂也需立即在午门外集结,准备执行紧急任务。同时,从东厂和锦衣卫中抽调精锐千人,确保太子安全抵达南京。

遵旨!王承恩应声而起,迅速行动。

王之心小心翼翼地询问:陛下,定国公府现已被严密包围,接下来应如何处理?崇祯冷静地反问:抄家的进度如何?

陛下,魏藻德和王正治的家已经查抄完毕,成国公府因陛下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