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五章 斩杀计划 (1/2)

夜幕低垂,铁门关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一颗沉睡的明珠,散发着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这座因盐而繁荣、因水而壮丽的关隘,自古以来便是商船穿梭的咽喉要道。坚实的城墙由土坯精心垒砌而成,四门之上,铁钉密布,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因而得名铁门关。当夜幕降临,宵禁的钟声响起,整个城池仿佛陷入了沉睡,只余下微风拂过城墙的细微声响。

在城中一处幽深的房间内,大明太子朱慈烺端坐于主位,身旁陪坐的是左都督刘文博。两人的神情凝重,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大事。突然,房门被轻轻推开,一名太监低声通报:“太子殿下,关辽登津水师总兵黄蜚求见。”

朱慈烺的声音虽略显稚嫩,却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传。”

随着太监的通报声落下,一位身穿戎装的魁梧汉子步入房中。他头戴明盔,身着大明制式棉甲,国字脸上的棱角分明,彰显出他的英武之气。黄蜚单膝下跪,行礼如仪:“臣黄蜚叩见太子殿下,参见左都督。”

朱慈烺伸手示意:“黄总兵免礼,赐座。”黄蜚受宠若惊,却不敢有违,只得小心翼翼地落座。

刘文博审视着黄蜚,语气中透露出几分严肃:“黄总兵,你麾下兵士几何?战船又几何?”

黄蜚恭敬地回禀:“回禀殿下,水师共有兵士两万一千二百八十六人,战船包括双甲板福船两艘,大福船近百艘,其余哨船、冬船、鸟船、快船各百余艘,皆为我大明之精锐。”

刘文博微微点头,朱慈烺亦颔首示意黄蜚继续。接着,刘文博从袖中取出一卷中旨,声音凝重:“黄总兵,此乃皇上中旨,你可愿接?”

中旨不同于圣旨,接与不接,皆在黄蜚一念之间。黄蜚心中一凛,他毫不犹豫地单膝下跪,接过中旨:“臣黄蜚领旨。”

朱慈烺沉默不语,他的心中亦是五味杂陈。自离京以来,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无助。黄蜚见太子沉默,转而问刘文博:“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刘文博眉头紧锁,沉声道:“陛下有旨,命黄总兵设计斩杀刘泽清,护送太子去往南京,此时需谨慎应对。”

黄蜚听后心中一紧,他思索片刻后问道:“若刘泽清不肯进城,我等又当如何?”

刘文博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若他不肯进城,我们便在城门前设伏,伺机而动。但此事需从长计议,我们需确保每一步都万无一失。”

黄蜚此刻,方才深刻领悟到何为智尽能索的困顿。

若刘泽清手握百般保命之良策,他们则需激发出千倍之智慧,制定绝杀之策。这是一场尖锐的矛与坚不可摧的盾的交锋,我们是那锋利的矛尖,誓要刺破刘泽清那固若金汤的盾牌。不论如何,刘泽清这条命,志在必得!

随着子时的脚步渐近,三人围坐,四目交汇,然而脑海中却是一片混沌。黄蜚忽地灵光一闪,猛击掌心:“何不来个引蛇出洞之计?邀他登船,一旦踏入我的地盘,我自有办法让他插翅难飞!”

然而,刘文博却毫不留情地泼来一盆冷水:“倘若我是他,必定以战马难登舟为由,坚持沿海南下。更何况,他麾下雄兵一万五千,你的船只岂能容得下?”

黄蜚的眼中光芒瞬间黯淡,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难道,真的束手无策了吗?

但就在此时,他眼中再次迸发出希望的火花:“刘都督,刘泽清迟早要与太子殿下会面,何不利用此机会,让殿下暗藏利刃,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刘文博并未立即反驳,而是转向朱慈烺,恭敬地施礼道:“太子殿下,请您与臣共同演练此计。”

朱慈烺点头应允,起身接过刘文耀递来的折扇,模拟起刺杀的动作。然而,在刘文博眼中,太子的动作如同蜗牛爬行,轻易便被躲过并反制。

黄蜚见状,心中沉甸甸的。太子的计划显然不够周全,而其他刺杀方案也因刘泽清的严密防备而难以奏效。

在这漫长的沉默中,朱慈烺终于打破了寂静:“两位,我思得一计,或许可行。”

他回想起离京前父皇递给他的那张纸条,上面赫然写着“天干地燥用火药”,此刻的他,似乎悟出了其中的真谛。

午夜时分,铁门关的守卒被一道急速逼近的亮光吸引。他们警觉地唤醒同伴,躲在城墙后窥视着那不明物体。随着它越来越近,才发现那是一名骑兵,手持气死风灯,身披明军盔甲。

守卒们立即张弓搭箭,大声喝止并要求其停下,同时要求其出示公文。自称张远的骑兵勒马停下,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按照守卒的要求放入吊篮中。

守卒将公文提上城墙,黄蜚、朱慈烺、刘文博三人一同查看。而张远则趁机观察铁门关的守备情况,发现守军人数异常,且并非原班人马,而是太子的人马。

城外空旷无物,并无藏兵之处,他判断水师的人应该还在船上。张远心中有了底,便按照刘泽清的吩咐,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