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0章、打铁和倒铝锅 (1/2)

翻翻日历今天已经立秋,但空气还是很燥热,丝毫没有凉爽的意思。

不由让人想起秋老虎和倒春寒这对表兄弟的性格,你越讨厌它,它就越是粘着你不离开,跟人正好相反。

因为喜欢的人都不一定能得到,更何况不喜欢的了,再说人家也不一定喜欢你,扭头就走。

不过今年倒是不用因为先给谁出餐,而在奶茶店里跟店员争执,也不用为了赶时间去闯红灯了。

按照姜川的想法,那种给别人点奶茶,但是连地址电话都写不清楚让你自己去找的,或者那种送过去门口放了一大堆奶茶的。

就应该直接劝劝下单人别花这个冤枉钱,实在不行给外卖小哥喝也行,最起码人家能告诉你真相。

这边正走着神,突然外面传来了叮叮叮的响声,于是出门查看。

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在村里的路上缓慢的走着,双手各持一柄小锤,不时的相互敲击发出清脆的响声。

以前的农村有很多事是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的,一些特定的声响有些它自己的含义。

锤子敲的叮叮响是打铁的,梆梆响是卖豆腐的,这是敲的木头梆子不是唱的河北梆子,敲锣是有事开会大家集合,敲鼓就是摊子已经支上了叫人出来打大镲。

等好奇的庞伟和姜川拎着短镐到小广场的时候人家摊子已经支起来了,出乎意料的是摊子有两个,周围看热闹的人还挺多。

下乡打铁这活,一般就是父子或者兄弟开着三轮车,带着打铁的工具和燃料等,走一个村打一个村,夫妻组合的也有,比较稀少就是了。

下乡的时间基本就是在,临近夏收和秋收的时候。因为现在大多数农具都有成品,铁匠接到打造的活很少,基本都是修理农具。

最后就演变成,每年秋收夏收之前下村跑一波。村民修理的东西也非常相似,基本就是镐头和铁锨头,没有镰刀可能是因为脆吧。

携带的工具也不多,煅烧的火炉、鼓风的风箱、燃料、铲子、铁砧、铁钳、铁锤、冷却水桶就是他们的全部装备。

等了轮到姜川的时候,庞伟也跟着上前拿出相机进行拍摄。

前段时间庞伟提出了记忆乡村的视频计划,把农村的一些老事老物件,和一些日常生活拍摄下来剪辑成视频,在网上发表。

作为第一期试水的老式玉米脱粒机视频已经上线,虽然播放量不高,但好歹有人看。

祖传铁匠铺的炉火是长年不熄灭的,就算是他们下乡也会提前温好炉子。

打铁师傅熟练的拆掉镐头,埋进火炉里,旁边的年轻人立刻拉动风箱。

拉杆带动活塞装置,通过单向进风口箱内吸入空气。推动拉杆时,进风口挡板关闭,空气通过出风口向外流出,达到鼓风的目的。

同时炉内的燃料迅速变红,火焰从缝隙里喷发出来。

持续的鼓动风箱并不轻松,大多是由身体强壮的人来做,而煅烧的火候则是有经验的老师傅掌握。

烧红的镐头被老师傅用铁钳从炉中取出,风箱边的年轻人立刻放下拉杆走过来。

精壮的汉子挥动铁锤,每一锤落下都会溅起灿烂的铁花,古铜色的皮肤在炉火的映照下泛起光华,偶尔的汗水也如流星一般划过。

这场面把在场的年轻男女看的两眼放光。

男人是想拥有这样的身材,而女人则是想要一个这样身材的对象。

打铁是非常注重节奏的,而这个节奏就掌握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里。

通过小锤指挥大锤敲击的速度和角度,“叮叮铛,铛铛叮,”声音里有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也有学生对老师的回应。

因为你仔细看的话,小锤很多时候根本没有落在需要打造的东西上,而是敲在了旁边。

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一首歌,“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抱歉后面不会了。

等打造完淬火降温以后姜川才走上前去。

“辛苦了师傅”

“这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咱就是干这个的,别的也不会,只有这门手艺傍身了。”

说着把镐头装回镐把上,递给姜川。“到旁边试试好用吗?”

姜川接过来先是仔细打量了一下,原来的锈迹已经消失不见,黑黢黢的表面散落着凌乱的花纹。

到旁边试了试,刨地的感觉顺畅了不少,只是这两锤子砸上去的镐头不太牢固,得重新缠点布条或者装个木楔子上去。

结完帐趁着人家休息姜川又上去聊了两句,老师傅是隔壁镇上的,刚才打铁的是他的小儿子,旁边倒铝锅的摊子是他大儿子在干,还邀请姜川过去看看。

这老师傅也是厉害,金属冶炼行业都快给他干成家族产业了,看肯定是要看的,倒铝锅这玩意他也好多年没见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