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 春游 (1/2)

如果说上小学能有什么事情让我留恋,那就是春游。每年的春暖花开,学校就组织春游。为什么要春游?我猜想是不是和拉练差不多的意思。毕竟,那会全民皆兵,学校也受大环境影响。俺叔家就有步枪,我去奶奶家经常看到,就放在北门边的水缸边。一米多高,没看到刺刀,应该是怕伤人,没有装上。

学校这几次春游,对我影响深刻。四十多年过去,那些人和事,还沥沥在目。

若在往年,学校规定低年级的学生,不能参加春游。

我们只能看着高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们排着队伍,上山去玩。今年吴校长说,要去附近的山上春游。所以,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参加。我们大家听到这个好消息,都十分开心。很多人高兴地边用双手拍屁股,边在原地蹦高。

你可以想象,那场面太振奋人心啦。

春游的队伍,很快就在学校的操场上集合完毕。吴校长简单讲了几句话,强调春游纪律。班级老师点完名,由低年级开始,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就开始出发。今年春游,要爬的山是‘老虎坑’,就在学校南面。队伍中,有人打着旗,五颜六色,十分好看。我心情很激动,听奶奶说老虎坑上有一块很大的巨石。古时候,因为经常有老虎在上面睡觉,所以得名。

二年级带队的是个女老师,身材不高,脸上戴着一付近视眼睛,留着一头短发,大家都称她徐老师。徐老师上身穿一件白衬衣,下身黑色长裤,打扮时尚。尤其脚下一双黑色高跟鞋,走起路来,咯噔咯噔响,走在队伍前边,惹得好多村里人围观。

很多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纷纷起身观望,同时暗下决心,自己也要跟着潮流走。

徐老师教我们班的语文,人长得斯文,说话语气也温柔。她让同学回答问题,都要先说请某同学。上课时,大家的小手举得高高的,争先恐后,回答问题。一点不象教数学的胡老师,让人回答问题,不说请字倒罢了,还经常喊人家父亲的绰号。

唉,这也许就是同一个村,相互太熟悉的毛病吧。

春游队伍跨过村头石桥,走出不远就走到山角下。山路曲折漫长,路边的麦田,小麦已经长得很高,绿油油的一大片。登高远眺,山外不仅有山,还有村庄。徐老师一边爬山,一边指点远处的村庄给大家看。有去过的同学,便叫着说出名字。爬到半山腰,徐老师高跟鞋下面的那截跟掉下来,无法走路。她找到一块大石头坐下,让大家就近自由活动。

同学们散开后,有的聚在一起,去捉草丛中的蚂蚱。有的采摘山上的茅草,野花,编成草帽和花环。我不甘心,一心想要爬到山顶。稍做休息,便开始继续爬山。

起初,小路还算好走。走到半山腰之后,山势突然间变得陡峭,已经完全找不到小路的影子。我只好手扶树干,脚踏前人的足迹,缓慢地攀登。山间的迷雾,时隐时现,笼罩在山的四周,感觉仿佛身处世外桃源。

沿着山间的一条小路向上攀登,路变得越来越窄。周围的松树,也越来越密集。穿过松树林,眼前豁然开朗,山顶那块巨石就在眼前。‘老虎坑’三个字,应该由此石而来。

第一次爬上山顶,我虽然身体很累,十分开心。站在巨石上,高声喊叫。

空山寂寂,风过山谷,林间鸟鸣清脆。我不敢久留,一个人顺着原路返回,走到一处山崖边发现一个山洞。那洞口隐藏在矮草丛边,洞内挂着棉布帘。

“洞内有人?”我心中奇怪,刚想进去。忽然听到山下同学们一起大喊:“集合,集合。”驻足片刻,最终离开。后来,我曾经专程来‘老虎坑’找过那山洞,却再也没有找到。

春去秋来,一转眼我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

我终于光荣地加入少先队,宣誓成为一名少先队员,脖子上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老师教育同学们说,红领巾是国旗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我想起电影战争的场面,禁不住热血沸腾,和同学们一起大声歌唱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语文课生字不好记,好多同学叫苦连天。语文老师别开生面,出大招。例如照字,为了让同学们记住,她就解释说,那是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

这一招果然好用,所有同学都记住了,抽写全对。

体育课,老师不再和同学们玩游戏,开始带同学们跑步,掷铅球,铁饼,手榴弹。一天,体育老师找我,希望镇运动会上,能代表班级参加投掷铅球和铁饼比赛。

我毫不犹豫,立刻答应下来,为班级挣光,义不容辞。

从此,我每天都到大房前的空地上练习。掷铁饼真的是又苦又累,还掷不远。练习中,我发现如果能让掷出去的铁饼在空中平行旋转前进,而不是翻滚,就可以有效减少风的阻力,多掷出好几米。于是,我在训练中用右手指节虚握在铁饼外缘,在铁饼掷出的瞬间,用手指带动铁饼平行旋转。

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